排碳逾 2 萬 5000 噸以上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

我國目前僅針對製造業及能源業,且年排碳逾 2 萬 5000 噸以上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,涵蓋全台碳排 約 54%,但相較歐盟的 6 成,甚至未來 2 年內要達到 85%而言偏低,環境部部長彭啓明 25 日接受 廣播訪問時被問到「未來是否醫院、大賣場、百貨公司也要納入?」他說,「國際上是走到這個趨 勢」,不見得會直接課徵,但會透過油價及電價反映成本。

彭啓明表示,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首次氣候變遷對策會上就呼籲應提高 2030 年減碳目標,或是在 2032 年再訂定更有野心的目標,目前正研擬中,「會比原本 2030 年的 24%±1%更有企圖心」。雙 外,依法規定,2030 年階段管制目標應於今年出爐,彭指出,不只 2030 年,2032 年、2035 年目標 也會一併出來。

彭啓明強調,為抑制全球暖化、落實排碳有價,多國採取碳稅(費)或總量管制碳交易,台灣採取 前者,希望創造經濟誘因達到減碳,若企業均未減碳,預估全年會收取 300 億至 400 億,若有減碳 作為預計會收取 60 億元,他以中鋼為例,若不減碳則要年繳 60 億元,但若執行減碳作為僅要繳納 數億元。且推估指出,碳費對 GDP、CPI 影響不到電價的 1/10。

中時新聞網報導